滴滴、Uber、Facebook:科技巨头如何变成新时代的“恶魔”?
脸书的COO桑德伯格认为,脸书雇佣的是工程师,没有一个记者、一个编辑。脸书使用算法把某个人/机构发布的信息推给其他人,因此是科技公司。 可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美国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在脸书上看新闻,美国千禧一代获取新闻的首要途径是脸书。 用户在脸书上浏览信息的时候,会碰到广告。据调查,平均每个用户每天在脸书上看广告的时间是五50分钟广告。2016年,脸书这项业务卖出的广告价值260亿美元。 提供信息,在信息中间插广告,还不是媒体?好事都让脸书给占了。 新闻、广告,脸书还不是媒体?| Pexels 脸书不想当媒体公司的理由不难理解。做媒体公司太麻烦了,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还要保证公正客观。假新闻要负责,偏颇的报道要负责,总统大选期间俄罗斯散布的谣言还要负责。 不对信息负责,不对公众负责,不对社会负责,只对广告商和投资人负责。然后,公司拿出漂亮的数字,实现快速增长。脸书成为大反派,并不冤。 MIT的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教授发现,美国社会的创新速度和生产率增长从没像现在这样快过。与此同时,中等劳动者的状况却越来越糟,美国中等家庭和中等劳动者的收入都低于1997年的水平。而且,就业率也在下降,几乎可以说是暴跌。 科技在创造,也在破坏。 科技在繁荣,美好却不一定是现实的| Pixabay 滴滴和脸书只是两个代表。科技公司的惯用套路是规避责任、降低成本、迅速扩张、占领市场,直到曝出重大丑闻,众怒难平,再提整改。 只是,让科技巨头主动整改的成本太高了。 根据《南方周末》的统计,过去四年,媒体报道和有关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 50个案例中,有2起故意杀人案,有19起强奸案、9起强制猥亵案、5起行政处罚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骚扰事件;53名被害人都是女性,涉及到50个司机,至少3人有过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前科。 与此同时,仅在2017年这一年,这家在400多个城市为4.5亿用户提供了出行服务的公司,融资95亿美元。 2014年至今北京涉滴滴刑事案件| 央视网 对科技公司来说,用户是数据,算法是规则,增长是目标。只要公司年报上的数字好看,就算完成了公司所谓的愿景,就算是让出行变得更美好了。 至于数字之外的现实,就让活在现实中的人操心吧。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