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淮北站长网 (https://www.056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春雨医生张锐去世,创业初心是一捧黄豆

发布时间:2016-10-14 17:23:27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i黑马
导读:副标题#e# “每当村民们得到一捧黄豆的时候,他们就会分半碗黄豆到我们家。” 10月6日下午6点,春雨医生发布讣告,宣布其创始人兼CEO张锐于10月5日晚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44岁。 2011年春,身为网易副总编的张锐,感觉到“这是10年以来移动互联网最好的

我和公司的小伙伴们,以及很多做移动医疗的同行们都在尝试着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如何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春雨在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中国的医生们请到互联网上来,让他们跟用户在互联网上发生交互。我们把一般的问诊行为,转换成一些相对较轻的咨询行为,在线上发生。其实,我们就是把中国医生的闲置时间聚合起来、盘活起来,然后再为患者服务。

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当医生把他的闲置时间拿出来放到互联网上的时候,传统的医生职业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往我们看到医生一直是很严肃的、冷冰冰的,大家去一些医院看医生,可能只要三分钟就会把你打发走了。

但在互联网上,因为有一个新的医患沟通的场景,所以医患之间的这种态度和感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中国有很多很多的企业和公司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就是把医生的闲置资源给盘活起来,然后放到线上,来进行医患沟通。从本质上说,这其实就是在增加整体的医疗供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增加医生的职业时间。

我们看到还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裂变,我称之为“决策和消费”的裂变。以前我们在哪儿买机票?我记得大概在2000年左右,北大门口就有一个机票代售点,我们去买机票就消费了。但现在我们怎么买机票?我们消费的决策行为在哪儿?我们是在线上,用携程。我们以前怎么去买衣服?可能是走到一个百货商店里,消费和决策行为一体化地发生。但是在今天,我们是在线上完成的。

医疗也是这样。医疗的诊和疗这两件事情,其实有时候是可以分离的,我们可以把相当大程度的信息化的诊断行为,放到线上去完成。这样,我们可以极大程度的节约成本。那么在线下呢,就像我们春雨在做的事情,线上诊断、线下治疗。

那么,线下是不是也有资源闲置呢?我们头脑中的北京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大厅里面到处都是人,人挨人、人挤人,充满了各种恼人的气味和福尔马林的气息。但事实上呢,并不是这样的。在中国的整体医疗资源里面,还有很多的医疗物理资源是被闲置和浪费的。给大家说一个数据,中国三甲医院的病床利用率是104%。有谁知道,这个多出来的4个点是从哪来的吗?就是大家在三甲医院经常看到的走廊里面的那些病床。也就是说,三甲医院绝对是饱和的。那二级医院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病床利用率只有70%。

于是,我们在想如何把剩余的30%调度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线下物理资源的一些调用。我们把闲置的物理空间聚合起来,再把它放到线上去,进行再次利用。这种做法在酒店业里有一个类似的公司叫Airbnb,他们就是把把世界各地酒店中的闲置空间聚合成一个商品,再销售和提供出去。当我们把中国医院里的这种闲置空间聚合起来再销售出去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组织一个新的医院的形态。

就像Airbnb一样——它虽然手头没有建一间自己的旅馆,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集团,它可销售配置的全球酒店的物理空间的量是最大的。我们就希望能够把现实中的闲置的医疗资源——医生的闲置时间和医院的闲置空间,把它聚合起来,然后再重新地组织和销售。我们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这是移动医疗行业里面的一种做法。

我们还有一些更前沿的做法,有很多原创性的项目。刚才我们说的实现场景还属于模式创新,也叫做流创新。我们还有一些源创新,例如人工智能。前些日子,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在医疗领域里面,包括谷歌也看到了这个非常重要的使用场景,就希望用人工智能能够帮助解决全球化短缺的医疗资源问题,不仅是用于疾病的诊断。我们和同行们都在使用一些自进化的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医疗大数据来进行学习,希望能训练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解决一些初步的医疗问题,像IBM的Dr. Watson。其实,AlphaGo本身也有一套用于医疗的人工智能体系。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医疗人工智能基本上可以达到医学院大二学生的智力水平,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我们现在谈到的数字医学,跟我们以前的临床医学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听众,都有心跳、有血压、有血糖、有血脂,有各方面的生理指标。当我们连续性地记录和采集这些生理指标之后,将会形成个人的健康结果以及寿命的结果。而如何把这样的一些数据聚合起来、整合起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人类健康进行指导和指南,这也是数字医学领域能够实现的一些目标。

比如说,我们来进行数字化的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癌症的预测、癌症的康复等等,而这些都是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来增加每个医生的智力半径。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开始提出的那个等式:全球71亿人、1600万医生,每个医生要服务437.5个人,才能满足这个需求,这是理论上每个医生的智力半径。事实上,我们只有32个人的智力半径。这就是我们在用科技的力量、用技术的力量,努力在拓展每个医生的智能半径。其实,很多线上的技术和互联网、IT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有一些生物医学的技术,都在努力使每个医生以及其他知识工作者(包括教师、律师、艺术工作者等),使他们每个人的智力半径得以延伸。通过智力半径的延伸,我们可以来解决医疗资源的短缺和不平衡的问题。

你的公司还能活多久?

这就是我跟我父亲——一个传统的医生之间的一些差异。当我把我们做的这些东西和方法告诉父亲的时候,他对我们的事情充满了质疑。

在创业的这5年时间里,我遇到的最大的质疑就是来自我的父亲。资本市场很欢迎我们,我们为此而骄傲;用户很欢迎我们,我们现在有9200万用户;医生也很欢迎我们,我们有42万名的医生。

但是作为一个传统医生的代表,我的父亲却对此产生了各种的质疑。

他说:“你的方法安全吗?”因为在他心中,病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事情。“中医说望闻问切,西医讲试触叩听,这些都是面对面的行为。你把它们放到互联网上,这样的方法会安全吗?”父亲还会说:“你的方法有效吗?我们经过那么多的检查,面对面都不一定能解决的问题,而你现在用互联网的方法能有效吗?”最后,他还会关心我说:“儿子,你能挣钱吗?你的公司还能活多久?”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担忧。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