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天:关于VC该不该干的争论,我的一些经历和想法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文章由微信公众号(ID:myfortytwo)42章经授权发布 文/陈悦天 (为什么“庄明浩老师”就叫起来很习惯,“陈悦天老师”叫起来感觉就不如“陈悦天同学”呢。。。) -------------------- 听说你们吵起来了... 我赶紧过来,凑个热闹。 2016 年 10 月 24 日,就是开心麻花在海淀剧场为 28 日驴得水开画办首映礼的那一天,我独自在剧场外买爆米花,收到曲凯君的微信,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现在的 VC 行业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同学们都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好罢,我还是来说说吧。
11 年的 9 月,我每天生活在被老板踢屁股的环境里。 “ V 君,这周看了哪些公司?” “ A 公司想看,但是没约到...那个老板鼻孔朝天,牛得不行,旁边还老带着一个口红很红身材很好的女秘书,一看就很不靠谱。还有 B、C、D,对方说下周联系。” 我当然不敢告诉他是因为我胆子太小,脸皮太薄,话术太差,电话拎起来讲不到 5 分钟就不知道该问什么,结果对方 CEO 找了个借口把我的电话给挂了。 “啊?你是复旦大学毕业摩根士丹利出身的吧?”老板一定非常后悔被我的简历给骗了。真的要谢谢他的仁慈,尽管我没用还是没把我直接开了,每个月付我工资。 我当时每天都会面临这样的诘问,办公室里只有 3 个人。老板训我的时候旁边的同事就双手抱叉胸前,迷之微笑着旁观我的窘迫样子。 2010 年和 11 年的 VC 市场是群体性癫狂,中概股猛上 NASDAQ,很多之前的投资终于开始产生退出期望和实际回报。 新基金募集,猛招人。移动互联网大风口,智能手机出货量和渗透率年对年几倍地增长。 面对前所未有的产业大浪潮,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抓住最多的机会,市场里的基金也开始改变打法,“人海战术”的萌芽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原来一定要名校 MBA、金融背景的工作,开始要招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了。 现在各基金中较为重要的一些中层,大家差不多入行的时间都在 11 年左右,我也很幸运地那个时候混进了这行。 那真是战斗的年代,每天人都生活在“这里冒出来一个公司,我一定要去看一下联系下”。不然可能明天案子就被别家基金抢了,天天在近距离拼刺刀。 甚至说某些竞争激烈的基金,早上分析师 A 打电话过去约后天见面,下午分析师 B 过去约发现同事已经约好了,直接跟对方说晚上见一面吧。见完后凌晨项目简报就发给了合伙人,项目算自己的。 长期处在高节奏战斗状态的人,其实反馈周期是很短的。因为多巴胺的分泌就在过 IC 的那一瞬间,每个月都有小高潮,红光满面。 可不像他们说的,VC 基金的反馈周期是7年(5+2)。推的项目肯定有亮点,但最后能不能退,那 TM 都是合伙人的事好不好? 我们就是每天不断地见人见公司,深入田间地头、穷街陋巷、居民小区,找到别人找不到的优质公司,磨破嘴皮劝说对方选择我们基金。 反正我没有决策权,没权力自然也没有责任,我的工作是保证合伙人看到最多最全最正确的产业图谱。
新投资热点一个又一个,知名 FA 创业开新 FA 公司,大量资金涌入,大量人才涌入,工具化网站和服务层出不穷,一级市场信息流通效率极大提高。 导致两件事情: ① VC 们一线分析师和投资经理的工作量是降下来了,每天推过来完整 memo 和 BP,项目亮点写得清清楚楚,都可以直接发合伙人了。 ② 越是后期看得清楚的行业越不缺钱,只有通过给高价和大资金才能进入头部公司,所谓的行业稀缺资源越来越少。 但是,这个世界的道理从来就是:别人需要你,你才有价值,多小的需要都有价值;不需要你,你就完全没价值,0。 别人把你的工作都干掉的结果就是你最后没工作可干,可有可无却躺着赚大钱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大写的两个字 焦虑 创业公司 CEO 们的焦虑现在已经蔓延到 VC 了,别说一线分析师了,中层甚至高层都有压力。 观察一个市场是否处于瓶颈和下行周期,人员流动是很好的指标。有很多小伙伴 2016 年的上半年跳槽和转行了,很简单,因为做不出成绩啊没增长啊。 我原来一年做 10 个案子,每天看新公司,每月看新行业,每次看完新行业都能投出项目,隔半年前面投的项目就下一轮了。 现在我一年 1 个案子,我每天看的公司都一样,没什么新意。我觉得自己很没用。 说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你家狗狗从前每天在外开心地撒欢。你从今天开始把它关在家里一周试试,它一定把家里所有能撕能咬的全给你弄得一地鸡毛。 弄累了就会抑郁,然后长胖,带兽医院一看,脂肪肝。这就是大部分战斗年代过来的VC中层们现在的感觉。 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治好了我的抑郁情绪吗?我告诉你,是《守望先锋》。每 15 分钟的高潮,特别是当我把大锤用得像源氏,把对方一次次撞扁在墙上的时候。 Veteran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多惨,最怕就是自己变成“生于 7 月 4 日”里的老兵。 合伙人们没压力?就算募了大量的钱在手,这个市场,他敢投吗?投哪儿啊?真趋势还是假趋势啊?投了之后谁接啊?啥时候退啊?不投的话 LP 们不找他麻烦?“丫我们钱都给你了,你忽悠我们的时候说年 IRR 25,就你这样还 25,你 250 吧?” 一家机构其实也只有合伙人和非合伙人的区别,中层如果不是合伙人,心态就还是不能一模一样。 合伙人募资的时候,把自己的名字押在公司招牌上,把老脸拍在LP前面求着要来钱;分析师、投资经理、VP、总监做得不好还能换家机构,合伙人做不好就直接在这个行业出局了好不好,没有 second chance 的。 现在这个市场乱投,搞不好很有可能这会是合伙人们的最后一支基金。 有得这样,真还不如创业开公司,做些实打实的生意,赚赚钱,让天使 VC 们支持你初期资金。 你最起码初期可以有钱雇人租房子,除了股权还说不定有工资拿。 但,机会在哪儿呢? 所以说,又不是你一个人焦虑,焦虑焦虑,就习惯了。
渡过第一段找案子看案子的门槛期,又过了段时间,打完电话什么都没有后续,又被老板继续踢屁股。 老板发现我为了完成指标老是想各种方法忽悠 CEO 们和我会面,提问的现场极其猥琐,实在是有损机构形象。 于是下令:“以后不准打完电话就不 follow,要给对方办 3 件事情或者出 3 个主意,让 CEO 觉得拿出这 1 个小时给你交流是值得的。” 直接跑到公司去拉信息绝对要不得,拉了一堆信息,行业 snapshot 做完了结果下次再要做就没人愿意见你。好的案子从天使跟踪到 B 轮都是值得的,周期可能跨越 2 年。 会议的当场如果连讨论都没有发生,证明自己货不够多,连观点和论据都给不到对方。 从那开始,你们才能看到今天写行业观点观察,和 CEO 聊天不再猥琐的陈悦天。 所以我见过的 CEO 们你们千万别不好意思,别觉得我是资方就不能多麻烦,我恨不得你们每天麻烦我。这样下次我再过来找你的时候我就不用再腆着脸了。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