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们每年为此投入四千多亿,马云却无缘这个肥大的市场
“下半年,行业开始洗牌了,接下来,洗牌肯定会接近尾声,那些真正懂行的或有资源的,就会留存下来,我估计可能不到三五家”,罗晓东向新芽NewSeed说道。具体到产品方面,他认为,中国的化妆品品牌早就饱和甚至有点过剩了,接下来要拼的就是运营能力和产品质量。“那些真正投入大资源和资金去研发产品的一线品牌,又回到了一线销售这条线上。那些玩票的品牌,全部被淘汰了。” 经过今年一年的探索和洗牌,曾莞晴认为,2017年,大品牌彩妆会调低价格,而一些非大牌的进口产品和国产品牌则可能调高价格,这将导致相同价格区间的彩妆品牌竞争更激烈,市场更多元化。她表示,名牌降价是因为品牌忠实度在降低,用户不再专注于选名牌,而是更关心品牌是否适合自己。“用户更关心你的睫毛膏是不是真的不晕染,而非它是不是纪梵希的睫毛膏”。 不同于美妆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曾莞晴认为,在美妆后市场,也就是移动互联网+美妆的部分,一些曾经还不错的美妆公司,可能会有下滑的趋势。“无论是在社区、电商还是我们致力的后市场,会有该领域的独角兽公司的萌芽出现。” 对于美妆市场2017年的预期,罗晓东提到了政策因素。他表示,如果一旦有不利于跨境电商小商家发展的政策出台,基本上就会出现一刀切的局面,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有强大供应链的或提早布局的平台才能坚挺下来。 他认为,在政策因素外,美妆行业还会继续实体化。“接下来,电商会慢慢淡化,然后实体又开始冒头了。”罗晓东认同马云“新零售”的概念,他表示,未来不论是美业还是其他的行业,都趋向于线下和线上的结合,而这种结合绝对不能形成一种内部竞争,必须是互补的状态。 正如曾莞晴所言,“不管是月薪八百的,还是月薪八万的,所有的女人都有变美的权利和资格,我们要满足每个用户”,这应该就是美妆市场全面覆盖用户群体后的状态了。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