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曾有50+款 Snapchat,几乎死光了……不过这几位说:游戏才刚开始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黑羽说,Snapchat 二月初递交上市材料那会儿,突然又有好多人跑来问他:年轻人社交的生意到底能不能成? 黑羽是 in 的创始人兼CEO,而主打年轻人图片分享的 in 已经在去年登陆新三板,并和欧莱雅、Gucci 等百家品牌开展了商业合作。 他对邦哥说,随着 Snapchat 背后公司「Snap」上市,近两年缺乏优质项目的投资人又开始把注意力投射到年轻人社交的产品中。 「因为以前的年轻人社交没有国外的对标产品嘛,国内做得再好,大家心里还是有点虚。」
邦哥从不少业内人士的观点中发现,这个「黄色小软件」的上市给予国内创投圈的震荡,或许比起 Evan Spiegel 敲钟的力道要大得多。 为啥国内版 Snapchat 就是不行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过如今很有必要重新谈一谈。 曾几何时,中国的软件市场上最起码有不下 50 款模仿 Snapchat 的产品存在,可是最后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折射出中美在互联网产品上巨大的差异。 林承仁做出了著名的匿名熟人社交产品「无秘」,他认为Snapchat的用法是很单一的,而偏偏美国人的软件都很单一。 「美国用户愿意为功能单一的产品买单,而这点中国就恰恰相反,大家都聚焦在微信上。」 林承仁对邦哥说,自己并不是在批评微信,「从这点看,张小龙是很有侵略性的产品经理,可以把盘子做这么大。」 黑羽在这件事上就更有发言权了。他刚开始做 in 的时候,就曾经傻乎乎地照搬 Instagram ,但没有本地化,简单的「复制粘贴」根本无法存活。 最终他发现,产品只是代表着一个名字,其本质是由场景和需求构成的。
主打 00 后的图片社交产品 Wecut,其创始人吴泽锋则给出了另一个视角的观点。他认为同样是年轻人,Snapchat 的年轻用户和中国队的年轻用户在生活方式上差异太大。 海外的初高中生课余生活很丰富。他们课程不多,娱乐活动丰富, 24 小时都有神奇的瞬间想要分享(阅后即焚); 反观国内的学生:三点一线,上个学连衣服都得穿一样的,哪有什么东西可以拍照片。 「我们的学生只有各自的脸不一样,所以只能变着法子玩美颜,玩自拍,贴纸应用才会这么火。」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