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体验了一下小区的自助健身舱,躲过了太阳却躲不过中暑
健身舱内部 差不多 20 分钟之后,室内温度终于降到 30 度,也就是说,小表妹只是坐着看了会节目就花了 4 块钱(冷漠脸)。 “觅跑”的体验效果相对好一点,因为其健身舱仅有一侧是玻璃,内部温度不至于太高。 相比之下,“抖吧”跑步机只有跑步功能,而“觅跑”的跑步机多加了一块智能显示屏,上面有多项功能,如微博、微信、休闲娱乐、运动记录等,具体到细分项目又有快速瘦身,实景健身,私教方案等。 有意思的是,点击实景健身,即可选择乡间小路、空灵山谷、城市街道等模式,每一种模式分别配有契合情景的音乐,虽然是在健身舱内跑步,但确实有了一点点在室外跑步的感觉。 体验途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结束一个半小时的体验以后,“觅跑”客服打电话称有一个未结束订单,点击结束健身后多支付了 20 元,后经核实发现,“觅跑”健身舱上贴着的出门二维码被错贴成了开锁进门的二维码,不过这一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总的来说,这种新型迷你健身舱可以概括为一个带着空调的和空气净化器的跑步机,因为,在所谓的健身舱里,除了跑步和简单的伸展,似乎很难进行其他的健身方式。 社区里的“新运动场” “觅跑”是一家共享自助运动舱提供商,据“觅跑”创始人毕振介绍,他曾做过某送餐平台的大区经理,后来创办“饿势力”网上订餐平台与“人人地推”。 毕振凭多年的市场营销经验发现,大多数项目占据的是商业区,社区内基本没有,“如果学校场景规模为10,商圈为100,社区能达到 1000 的规模”,场景占有意义巨大。”而健身门槛较高,场景难以实现,在综合了这些痛点之后,他推出了专门针对社区的自助健身舱。 在毕振看来,距离近,使用方便,便于利用碎片化时间,都是自助健身舱“低门槛”的体现。 毕振团队根据社区住户数,修建年代,小区物业等指标将社区分为了ABC三个等级,“觅跑”自助健身舱主要投放的是中高档小区。 在盈利模式上,“觅跑”目前主要是依靠每分钟0. 2 元的运动费用,未来还会增加场景内的广告营销、品牌合作等。 据毕振介绍,按照每分钟0. 2 元算,每天约5— 6 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间计算,每台健身舱每天盈利60— 70 元,算上运维、折旧、损耗等,预计8— 10 个月可以回本。 自助运动舱市场上早有“超级猩猩”、“乐刻”、“光猪圈 ”、“跑步猫”等,如“超级猩猩”能同时容纳五六个人,里面设有各种健身器材,但是以上这些基本上入驻的是商圈,“觅跑”将精力放在社区尚属全国首创。 据了解,“觅跑”已经获两轮共计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来自经纬创投、信中利、合鲸资本、猎鹰创投。两轮融资在半月内完成,一周估值过亿。 目前,“觅跑”已经与 100 多个小区合作,到截稿日已铺设 8 台,正在以一到两天一台的速度大规模铺设,预计年底覆盖北京 1000 到 2000 个小区。 它的竞品“抖吧”,创始人蒋都泽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有过短视频行业的创业经历,他提出用娱乐化运动来推动人们健身,做增量市场的激发。“抖吧”目前只铺设了一台,设备还在大规模量产中,预计到九月投放 20 台。“抖吧”紧随“觅跑”之后快速入局,未来双方在占领市场方面将会形成竞争。 共享自助健身舱是不是靠谱有待市场检验 近年来,在全民运动的的大潮下,公众的健康意识与运动健身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以跑步为主的健身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一些人的生活方式。 但不可忽视的是,跑步毕竟是一个相对较容易实现的场景,公园,小区、校园都会有较好的跑步环境,那么,共享自助健身舱如何能生存下去是摆在“觅跑”和“抖吧”面前的主要问题。 运动是刚需,但是自助健身舱是刚需还是鸡肋还有待于市场验证。 对于这个新事物,可以提出疑问的地方有很多:四五平米的小空间,对锻炼的人是否合适;自助健身舱主打社区,而这一环境必然会出现白天基本闲置,下班高峰期满足不了大多数人的需求的尴尬,如果铺设太多,又有可能因为场景的问题引起其他业主的反对。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