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22年,习大大为他见证,39岁筹资2000万,创办嗨球
嗨球创始人兼董事长 孙继海 “如果达到可以被资本裹挟的程度的话,我就不会坐在这接受你的采访了。这个事,我就不干了。只要不被左右,我们就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和情怀。”嗨球创始人兼董事长孙继海说。 尽管身份由足球运动员转变成了创业者,但是依稀可以看到孙继海身上的那股耿直劲儿。明星运动员创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像李宁、邓亚萍、李小鹏等都投身创业领域,而且有的还做得不错。 孙继海很早之前就开始考虑在退役之后做什么,他觉得有时候,需要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他告诉邦哥,“说实话,做一个教练员,或者做一些传统意义上和足球相关的事情,对我来说比较容易实现。” 创业,对孙继海来说,确实和之前想的道路不太一样,挑战也就更大,但成就感也就更大。“或者说,创业能够把我的价值体现的更大。” 因为在孙继海看来,比起做教练或做青训,做一个互联网平台能面对更广阔的人群,也许能让更多人喜欢足球。 嗨球旗下的秒嗨,定位于体育领域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孙继海创办秒嗨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为运动员们提供一个可以发声和增强运动员与粉丝致歉互动的平台。希望不会再出现运动员接受采访时,被断章取义,造成误解的事情。“我希望这个平台可以成为球员与球迷的纽带,培育出中国的球迷文化。”
考虑多种可能性,最后选择创业 1994年,孙继海报名甲A联赛,1995年在中国甲A足球联赛的大连万达队(即后来的大连实德)开始自的足球生涯。从1995年到现在,孙继海已经驰骋绿茵场22年,算是已经达到一名职业运动员生涯的尾声。 其实,孙继海从一开始就知道运动员吃的是一门“青春饭”。年过30,他就寻摸着要怎么度过退役后的生活。那时他已经为英国曼彻斯特城队效力6年,踢了近150场比赛,是中国海外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 孙继海正在训练
随着年龄的增加,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人会问孙继海接下来干什么。他自己一开始设想的是成为一名足球教练,为此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与足球教练相关的知识和理念,并做些笔记。在他离开英国时,已经取得了两个级别的教练证书。 在英国踢球期间,孙继海认识了还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读电子工程博士的奉余莽。因为奉余莽也是《体坛周报》的特约记者兼一个狂热的球迷,所以和孙继海接触的也比较频繁,两人渐渐成了好朋友。2004年,奉余莽回国后,一直在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IT企业工作,是多家公司的股东。 2015年11月,孙继海约了几个朋友一起聚餐,奉余莽也在其中。席间,就不可避免的谈到了孙继海退役之后的归宿问题,孙继海当时还觉得自己会做教练。 但是,席间有个做金融咨询网站的朋友,建议孙继海可以试试互联网方向。奉余莽和其他朋友觉得靠谱,于是开始鼓励孙继海朝这个方向考虑。犹豫了一段时间,孙继海决定试试。他找来奉余莽反复研究,最后确定为短视频社交领域。 2016年2月,孙继海注册公司。体坛传媒副总经理李胜也加入孙继海团队,担任COO和联合创始人,后来奉余莽又找到Victor做联合创始人,负责公司投融资。48岁的Victor,曾任法国AVENTR电信中国区CEO,是资本运作高手,也是名球迷。 他们几个核心创始人一起投资了2000万元,做了嗨球。并率先推出了一档自媒体视频节目《我是海叔》,以幽默的叙事风格,为球迷提供一些场外的故事。 今年6月初,短视频社交平台秒嗨APP正式上线,日下载量超过3000。孙继海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邀请了近300名职业运动员入驻。“里约奥运结束之后,我们也会获取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除了邀请运动员之外,孙继海也会邀请媒体从业人员和康复师,体能师等入住。 获取独家资源 凭着在体育圈多年的打拼,孙继海积累了不少体育圈的资源。他告诉邦哥“不只是我,我们团队的其他人因之前在媒体工作,也积累了不少人脉。”
他觉得体育圈内的人,一旦建立感情之后,就不太容易被商业化。“就拿我比较了解的足球运动员来说,如果你想让他们打开心扉,去发一些视频,回答一些问题,他们是需要一个他们可以信赖的平台来做。” 孙继海和圈内很多运动员都是比较好的朋友,“他们也知道我球员的身份,知道我不会作出对球员有伤害的事情。”
虽说秒嗨对标美国的TPT,但说到底二者的定位还是存在差别,而且中美在体育产业方面的环境也有所不同。中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完善阶段,时常会有世界冠军退役之后境况惨淡的情况。“中国体育产业不发达的状况,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希望可以尽一份力。”
目前,嗨球除了布局短视频社交之外,也开始布局线下教育和彩票领域。他们在重庆有个青少年的培训基地,彩票业务也已经组建好团队,正在研发新产品。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