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不赚钱,创始人倒贴数千万,“不务正业”的公司如何实现逆袭?
王江生性耿直,不喜欢拐弯抹角,他也曾遭遇这位创业者一样的困扰,但区别在于,王江有钱,有坚持下去的信念。“你说谁比谁英明?就是最后那一口气,我撑住了,别人没撑住。”在他的眼中,所有的战略和战术在钱和信念面前都显得极其脆弱。 创始人的性格特点往往决定了一家公司的长相。 王江是早年成功过一次的互联网人,最早的商业训练可以追随到15年前。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不到30岁的王江创办了第一家做手机游戏的公司——岩浆数码。 这是一个低买高卖的生意。岩浆数码以40个人的规模,每月生产五六款基于Java的单机游戏,这个效率达到了行业最快水准。当时的游戏销售走的是货架模式,中国移动经营了一个叫百宝箱的游戏货架。 岩浆数码成了货架的产品提供商,定期把游戏上架,销售额的15%归中国移动,剩下的归开发者。生产的游戏越多,利润越可观,高效率也让岩浆数码在后来卖出了好价钱。2005年12月30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宣布,以410万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岩浆数码。 这并不意味着他会相信互联网的创富神话——以前的人们认为十个人能够改变世界。他的创业经历告诉他,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最后大家都是做生意,做生意的核心是低买高卖。 这也是在后来做航班管家时,王江一度有做一个非常纯粹的互联网公司的想法:流量和规模才是最重要的,赚钱这事不重要,甚至认为有收入是个耻辱的事情。这种想法在当时大行其道,也使得王江一直专注于用户体验,而没有花时间去研究如何赚钱。 当初他们给航班管家定的原则是不介入交易,只做信息查询工具。这是一个有趣的选择,航班管家不介入交易,一方面是因为交易方式和工具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平台公正,方便与外部合作。所以在早期,航班管家的流量全部导给了携程之类的OTA网站。 “什么事情值得做,再去想什么事情适合自己做。”这是王江的做事风格。譬如他认为航班查询软件不能靠卖保险挣钱,所以在最艰难的时候,航班管家也没有通过卖保险挣钱,尽管这是票务软件的通行做法。 但王江坚持认为这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也不值得做。“确实把公司变成一个盈利的公司挺容易的,这个意义不大,没意思。”他不觉得这是创始人脑子里应该想的东西,仅仅做这个事情,还不如不干。 “不是说为了赚钱、融资、上市等等,这些在我们这都根本提不上字典。”张光明说,他们所追求的是符合理念的东西,在他们看来,航班管家将是他们做的最后一个公司,成与不成都在这里。 “我们希望做一个大一点的事情,更有意义的事情,不要着急变成一个只是小的创业公司,然后赚钱了把它卖掉或者上市。” 或许这也是王江愿意在航班管家7年未能盈利依然坚持的原因。至少在他看来,围绕高净值的商旅人群做场景电商是一件无人敢做但又无比正确的事。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