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的创业屌丝,如何两年零七个月做一家估值75亿的公司?
商品分期凭什么做过京东? 口述:趣店实物分期负责人许龙 趣店在今年7月份做了战略调整,原有名称升级为趣店集团,把业务从校园和非校园的划分,变成了商品分期和现金分期。我负责的是商品分期。 罗敏叫我来之前,我还在成都的趣玩网当CEO,这是一家垂直创意电商品牌。更早之前,我们一起在底片网共事,去年年底我从趣玩离职出来,原本打算好好玩一段时间。很巧,罗敏正好打电话过来,聊起这个事。 在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深入了解这个公司的业务。他跟我讲了很多设想,过去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我觉得挺不容易。 罗敏这两年的变化非常大,2014年刚开始做趣店时,还见过他一面,他一直跟我说一晚上产生了多少订单,硬要拿给我看。那个时候,他还是我以前印象中的那个样子。 再次见面,完全变了。他变得沉稳,看待问题判断的更深刻,思考的更有全局感,他的身上能看到其他的企业家共有的影子。我觉得很好,当我老大也不错。 正式入职之前,我问罗敏,来了干啥?他说先管人力资源,看看问题,定定目标,梳理一下管理,title是高级副总裁,这是趣店目前为止唯一的高级副总裁。我觉得不妥,罗敏说,团队制度终究需要建设和完善。 我担心水土不服,毕竟趣店还是偏金融类的项目。罗敏跟我说一周就能懂。后来我开始用电商的逻辑去思考:现金是这个公司的货品,筹集资金的利息是进价,贷出去就是毛利,供应商管理就是融资通道的管理,我用这个角度去理解,觉得也蛮简单。但是这里边肯定风险是最大的差异。 实物分期很有意思,它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场景,它激发你去消费。二是定价,成本结构调整的空间更大。 什么商品会被分期?需要你咬咬牙才愿意买的东西。为什么咬咬牙才买呢?一定是你特别喜欢。一个做时尚的朋友跟我聊,所有的女孩都有一款梦想中的包,而且在不同年纪还有不同款式。而这个梦想中的包就是她们愿意分期的东西。 人们担心,实物分期能拼得过京东吗?100个人到京东买东西,肯定有20个人是咬咬牙掏的钱,还有80人是咬了牙都说算了。我们就是做那80人,他们因为在京东消费很少,没法享受京东白条。它的风控体系是需要看体系内的电商的交易数量的,虽然它也看体系外的数据,但京东平台的交易数据比重更大。所以它的用户群体是京东真正的活跃用户。你光在那儿买了一个99块钱的键盘套餐,其它啥也没有,它是不会给你授信的。但我们可以。 现金跟商品不同,现金的成本基本已固定。资金的来源有限,资质越好,成本越低。这是一个需要努力的事情,但不是商业策略能决定的。商品不一样,商品属于零售行业,存在利润空间。 京东最低能做8%的毛利,我可以把八个点压到四个点,甚至可以贴钱做。因为我有利息,所以当我把一个苹果手机比市场价低300块钱拿出去卖的时候,就变成一款非常强的引流商品。相反,我也可以把8个点定到16个点或者20个点,因为只有我给你授信,所以在实物的定价上很有主动性。而且我们的选品非常精准,只选头部畅销的高单价商品。我们总共才两百多个SKU,占商品分期前三的分别是手机、电脑和平板。 商品分期的风控和征信数据早期都来自于地推团队,他们到学生宿舍去拍照,拿资料,然后看学生的学习信息、手机通讯信息等等。其实学生是非常优质的人群,只要在反欺诈这件事情上,不要被冒用学生身份的人攻进来,基本没有太多的逾期。 但后来更多的依赖线上的数据,尤其是在2015年获得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之后,接入了很多支付宝数据,也开始发展我们的风控模型,与很多大数据公司合作。现在可能大概是用500个,甚至更多的参数在评估一个人。 譬如一个月内手机连续关机超过10小时,譬如凌晨一点来申请和白天申请也不一样,如果是凌晨一点会被认为是风险较高用户;譬如手机经常在非号码所在地,没有固定的收货地址等等都将影响到最终的判断。而这个数据来自于各个平台。 天使投资人陈华:罗敏能折腾 我投资罗敏的时间比较早,大概在2012年,当时就给了一二十万,就是意思意思,支持他。我当年做酷讯的时候,他来找过我一次,保持着联系,我们是北大认识的,算是师弟吧。 我的态度一直很开放,他做啥支持啥。他之前折腾了好几个项目,之后才做的分期方向。一开始刚从好乐买出来,做了一个项目叫超值,学“什么都值得买”,每天推精选商品,做了几天做不动就不做了,然后转成了汽车团购。当时说实在的,我觉得做得挺好的,这家伙就是不够耐心,觉得做一单亏一单没底。当时做汽车团购,带了客人去4S店也拿不到提成,人家就是不给你钱。所以他觉得这个行业有点不太好做,放弃了。后来做在线教育,在北京请好老师,给外地的学生直播上课。那个之后开始做趣分期。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