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内容付费为什么会发生?——互联网5年反思录之一
2 这个用户时间变量说白了就是——信息太多,多到用户觉得时间不够用了,这时候用户和创业者开始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再思考一下用户时间怎么就不用了—— 今日头条和微信启用了两个机制,这两个分发机制让信息超过了人类能够接受的阈值。 今日头条的程序分发——原来门户网站一天更新 1 万条新闻,呈现给用户也就几千条,今天不仅供给侧发生巨变——两个平台开放利益,诱使上百万个人和机构进行内容生产,关键还在于分发方式——今天头条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将很久之前的内容推送出来,而微信庞大的SNS网络不仅可以把内容疯狂刷屏,也部分解决了信息沉淀的问题。 简单说,一个是内容量增加,一个是分发机制更勤奋了,再强大的用户也消化不了了。于是,用户信息过载。 当所有的用户都信息过载,过载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获取真正有用(或自认为有用的)的资讯的成本不断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成为市场机会,必须拿出解决方案来。 3 信息过载的本质是借用现有的体系,信息匹配无法完成——无法高效地找到所需内容,并愉快消费掉它。 程序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就可以发挥价值啦。无论是罗振宇帮用户读书,还是金融八卦女帮用户挑基金,还是创业服务结构帮用户做项目分析,本质上都是帮部分用户完成利用大量服务无法满足的信息或知识需求。 资讯和内容,本质上只有两种商业模式——暧昧性的,广告模式,媒体免费提供内容给用户,用户免费看,由第三方付费;纯洁性的,我写一本书,你买了才能看。 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目前都是广告模式,它们把用户时间疯狂地占用,已经有一些用户受不了了,开始成规模地撤退。 短期内,这两个平台成为绝唱,它们用强大的分发机制,干掉了竞争对手,也把用户的时间榨取到极致。正在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不堪重负或愿意更高效率的用户正在改变自己的消费内容的方式。 从免费到付费。借此,生产者和消费者重新配对。用户重新变成消费者,消费者节省时间。记者变成作者,生产者直接收费。 作者:李劳,创业邦总编辑,微信公众号lilaoo。 相关文章: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