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庞大的市场,海光和兆芯谁能拔得头筹?
首先,在知识产权上,兆芯是存在瑕疵的,比如X86授权——毕竟AMD来华寻求合资时强调,必须控股,合资公司才能使用X86授权。但VIA只持有兆芯的2成股份,如果VIA持有兆芯2成股份,兆芯就能合法使用X86授权。那么,这就意味着VIA和AMD至少有一方在说谎。 不过,,由于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单位持有兆芯80%的股份,这种政府背景的公司,在对Intel没有任何威胁的时候,Intel未必会起诉——毕竟在中国起诉政府背景的公司很难获得实际利益。 但如果兆芯敢卖到美国去,很可能会被Intel弄得死去活来——毕竟当年VIA的桥片一度挺火的,但在Intel专利大棒下灰飞烟灭了,VIA都顶不住专利大棒,技术源自VIA的兆芯根本不可能有AMD那种和Intel交叉授权的地位。 其次,兆芯CPU性能比较一般,就以已经量产的芯片中性能最强的ZXC为例,即便是ZXC中主频最高的C4600,和AMD/海光相比差距非常大,根据AMD公布的数据:Zen在3.4Ghz频率下,使用 GCC4.6编译器,优化参数 -O2,定点成绩为31.5,是C4600的3倍左右。 即便是与龙芯、申威、飞腾相比较,C4600也处于劣势,在局部一些指标上还处于明显劣势——单线程STREAM的测试,C4600的STREAM带宽基本为4-5GB/s,而龙芯3A3000为8+GB/s。 多线程STREAM的测试,C4600的STREAM带宽基本为3+GB/s,而龙芯3A3000为12-13GB/s。在多线程上,C4600定点成绩是龙芯3A3000的74%,C4600浮点成绩是龙芯3A3000的70%。而申威421的成绩比龙芯3A3000还要强一些,兆芯和申威421的差距还要更大一些。 虽然兆芯官方宣传,ZXD的SPEC2006定点和浮点都在20分以上,但其实是ICC的成绩,而且从兆芯“单任务”这样的用词来看,很有可能是开并行化的结果。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开启并行化后,会将原本单线程执行的程序并行化给多个处理器执行,进而获得性能增益,但这种并行化仅仅只能用来跑分,实际日常使用中,很多常用代码并不支持,因而并行化是没有什么实际使用意义的。因此,兆芯官方宣传所谓的“ZXD的SPEC2006定点和浮点都在20分以上”水分非常大。 最后,就是存在安全瑕疵。从C4600的情况看,其内核就是美国Centaur公司设计的以赛亚。兆芯相关的英文资料也表明:Based on Centaur Technologie’s microarchitecture designs 。 兆芯和VIA、美国Centaur公司之间的关系,兆芯国内技术团队、VIA、美国Centaur公司在设计兆芯的CPU中各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也是非常令人玩味的。 正是因此在安全市场上,由于兆芯是VIA马甲的现实,导致兆芯在一些项目上无法参与,比如XX工程中,上海市上报提议使用兆芯,结果被北京否决,换成了真正自主设计的CPU,再比如军队根本不认可兆芯,也是禁止使用的。 对兆芯来说,由于性能太弱,无法在民用市场无力与Intel、AMD竞争,即便要打国产 X86 CPU的旗号,就性能上来说,也无法与海光相比。 在安全市场因为VIA马甲的现状,导致大多局限于上海本地党政市场推广,加上安全市场不能用Windows,这使得兆芯能跑Windows的优势被废。虽然有上海政府的鼎立支持,但相对于全国党政军市场来说,还是过于渺小。这是兆芯当前面临的窘境。 ![]() 结语 海光和兆芯颇具相似之处,都属于国家重点扶持企业,压根不差钱。而且都属于X86 CPU,能跑Windows,就现阶段来说,从安全性、自主可控方面来说,两者都是有瑕疵——海光的国产X86芯片,内核是源自AMD的Zen;兆芯的国产X86芯片,其实是VIA的马甲。 差异就在于AMD的技术实力远远胜过VIA——AMD给的Zen也比VIA给的以赛亚强的多,因而在CPU性能上,海光远远强于兆芯。 在商业市场上,海光的CPU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但兆芯的CPU完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而且曙光和海光之间的股权关系,使得曙光有比较大的动机去鼎立支持海光。而兆芯的整机合作伙伴很多也是龙芯、申威、飞腾的合作伙伴,属于几家整机产品都做,对于整机厂来说,客户青睐哪家的CPU,就多生产该CPU的整机产品。这样一来,很难形成曙光对海光那种强度的支持。 至于两者企业能否在国有天量资金的扶持下,实现高铁模式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就只有交给时间了。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