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IP营销:小鲜肉到底能给电商带来啥?
“小鲜肉”火是因为青春、清纯、可爱吧,对他们没有过多的了解,只是觉得养眼,但是没什么内涵,并不吸引我。“IP营销”、“明星营销”什么的都还好,娱乐大众,并不“感冒”。品牌找我欣赏的明星代言或玩娱乐营销,我看情况参与吧,一般都抵不过内心的懒惰…… 观点2:代言重点在产品,你没用过就代言? 我买东西看产品,跟明星没有关系,一般人应该都这样。我觉得明星代言应该从自身的定位出发,结合产品,重点是产品,尤其是护肤品洗发水之类。我不觉得他们有用过,然后就代言,为了钱么? 李易峰 姓名:喵咕叽 年龄:80后 地理位置:北京 爱好:看心情 喜欢的明星:二次元形象、声优和制作人,李安、姜文、斯坦利·库布里克、大岛渚、蒂姆·伯顿、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蒂姆·罗斯、妮可·基德曼、新垣结衣。 平时去哪儿网购:亚马逊粉,也用猫和狗 平时去哪儿线下直采:家门口小卖部或超市 观点1:捧红“小鲜肉”的,是人对文化消费的心理需求。 我更倾向于欣赏职业素养好的明星;至于外表,同性的角度而言更多是一种对自己年轻时代的投射吧,如果是异性,也有比较单纯地审美需求吧。 “小鲜肉”只不过是当下的一种流行表述,任何时代的文娱产业都少不了这一元素,二十年前的小虎队、林志颖,包括大陆当年的陈宝国、唐国强也是TFBoys这个路数。娱乐既已形成产业,自然离不开要消费这些,所以捧红他们的,我觉得根本上说是人(女性为主)对文化消费的心理需求,至于红的程度和方式就要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定了。 观点2:有人气的“小鲜肉”站台电影无可厚非。 看过《盗墓笔记》等井柏然和鹿晗的电影,觉得中国“小鲜肉”演技还需要成长,神木隆之介、本乡奏多的童星时期演戏也烂,长大后好很多。对“小鲜肉”的作品我倾向无所谓的态度,不会刻意看也不会躲,只是井柏然接的戏的剧本本身就很烂,无论谁演也改变不了垃圾片的本质。抛开电影本身烂,“小鲜肉”站台的方式无可厚非。 观点3:商品质量是娱乐营销的第一要务。 当下娱乐营销火更多是消费体验升级的体现,现在营销不同于往日之“推销”:推销员虽然西装革履,但是喋喋不休地给你讲他的产品好,仿佛你不掏钱就是罪——绝大多数人早已不吃这套。大IP、KOL的参与,更多是在生产内容,而非PUSH产品本身。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当下谁都不能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老黄历,但对产品来说“酒香”说到底是第一要务,否则营销再花哨,未免落得“哗众取宠”之嫌。 井柏然 姓名:飞飞 年龄:95后 地理位置:河南 爱好:足球、跑步 平时去哪儿网购:淘宝 平时去哪儿线下直采:超市、购物中心 观点1:“小鲜肉”没演技没唱功,靠刷脸搏存在感。 我不认识鹿晗、吴亦凡、李易峰、井柏然、杨洋、陈伟霖,也不想认识,对娱乐圈一向不关心。他们这群人(包括TFBOYS),没演技、没唱功,说白了就是靠刷脸博存在感,玷污了演员、歌手职业。之所以火起来,最重要是因为背后有团队在营销。 很多家长只能提供给孩子物质帮助,而很少进行精神教育。一个精神空虚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神话偶像,在明星营销团队的煽风点火下,他们会把偶像高高捧在天上。所以,年轻的粉丝既捧红了小鲜肉,也是追星行为下的受害者。 观点2:看到包装上有“小鲜肉”我就避开。 品牌为了赚钱,找他们代言能理解,但是我从没买过小鲜肉代言的东西。商家找明星代言不能太“势力”,不能说现在网上炒什么就让谁代言,而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一时的喧嚣终究会变成尘埃。因为不喜欢,只要看到包装上有“小鲜肉”,我就会避开。 观点3:追星是因为年轻人的内心空虚。 喜欢C罗、阿尔·帕西诺,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做事(体育、踢球)专业,而且有正常人的优点和缺点。但品牌找他们代言,我也不会参与,代言是他们自己的事,跟我爱不爱没有关系。 明星营销火是因为有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去追求喜欢的东西,所以容易受影响,只会跟着潮流走。跟风、追星,其实都不过是为了填补他们内心空虚的世界。 吴亦凡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