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Linux 内存模型--转
将这些页映射成页框的数据结构称为页表 (page table)。页表存储在主存储器中,可由内核在启用分页单元之前对其进行恰当的初始化。图 5 展示了页表。
注意,上图 Page1 中包含的地址集正好与 Page Frame1 中包含的地址集匹配。 在 Linux 中,分页单元的使用多于分段单元。前面介绍 Linux 分段模型时已提到,每个分段描述符都使用相同的地址集进行线性寻址,从而尽可能降低使用分段单元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线性地址的需要。通过更多地使用分页单元而非分段单元,Linux 可以极大地促进内存管理及其在不同硬件平台之间的可移植性。 下面让我们来介绍一下用于在 x86 架构中指定分页的字段,这些字段有助于在 Linux 中实现分页功能。分页单元进入作为分段单元输出结果的线性字段,然后进一步将其划分成以下 3 个字段:
线性地址到对应物理位置的转换的过程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使用了一个称为页目录 (Page Directory)?的转换表(从页目录转换成页表),第二步使用了一个称为页表 (Page Table)?的转换表(即页表加偏移量再加页框)。图 6 展示了此过程。
开始时,首先将页目录的物理地址加载到? 下面小结物理地址的计算:
由于 Page Directory 字段和 Page Table 段都是 10 位,因此其可寻址上限为 1024*1024 KB,Offset 可寻址的范围最大为 2^12(4096 字节)。因此,页目录的可寻址上限为 1024*1024*4096(等于 2^32 个内存单元,即 4 GB)。因此在 x86 架构上,总可寻址上限是 4 GB。 扩展分页是通过删除页表转换表实现的;此后线性地址的划分即可在页目录 (10 MSB) 和偏移量 (22 LSB) 之间完成了。 22 LSB 构成了页框的 4 MB 边界(2^22)。扩展分页可以与普通的分页模型一起使用,并可用于将大型的连续线性地址映射为对应的物理地址。操作系统中删除页表以提供扩展页表。这可以通过设置 PSE (page size extension) 实现。 36 位的 PSE 扩展了 36 位的物理地址,可以支持 4 MB 页,同时维护一个 4 字节的页目录条目,这样就可以提供一种对超过 4 GB 的物理内存进行寻址的方法,而不需要对操作系统进行太大的修改。这种方法对于按需分页来说具有一些实际的限制。
虽然 Linux 中的分页与普通的分页类似,但是 x86 架构引入了一种三级页表机制,包括:
为了支持大内存区域,Linux 也采用了这种三级分页机制。在不需要为大内存区域时,即可将 pmd 定义成“1”,返回两级分页机制。 分页级别是在编译时进行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启用或禁用中间目录来启用两级和三级分页(使用相同的代码)。32 位处理器使用的是 pmd 分页,而 64 位处理器使用的是 pgd 分页。
如您所知,在 64 位处理器中:
我们可以从架构中看到,实际上使用了 43 位进行寻址。因此在 64 位处理器中,可以有效使用的内存是 2 的 43 次方。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