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照片快速拥有「通透感」的五个关键因素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作者:@阿里小妈 “透”,总结起来,主要与五个因素相关联。 对比度,亮度,色彩,饱和度,锐度,当然,我所列举的只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还与其他很多因素相关,并且下面所讲的只是一般情形,仅供参考。 一、对比度 这是同一幅图的两个直方图,你能看出什么区别吗? 前者像素主要集中于中间调,属于低对比直方图。 后者像素分布比较均匀,相对于前一张照片,可以通过S曲线,让像素向两边转移实现。 当我们提高一张图的对比度的时候,画面效果是这样的: 对比度可以消灰,画面的黑白对比会更加明显,光影变化更加剧烈,从而给人更加“通透”的感觉。 二、亮度 还是先看一下直方图 第一个直方图主要分布于低光部分,而第二幅的分布则比较均匀。 如果我们提高亮度,画面的变化是: 如果画面的亮度较高,会给人质量较轻的感觉,例如在人的视觉感受上,会感觉这朵花的花瓣更薄,因此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 三、色彩 人对不同色彩的接收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人眼对绿色就比对其他颜色更加敏感,这将会影响我们对画面通透度的判断(越敏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看起来越清晰,也就更通透)。 四、饱和度 一种颜色的饱和度越高,其纯度就越高,对人的刺激就越强,因此,相对高的饱和度会让人产生“这货我看得清清楚楚”的错觉,因此,饱和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五、锐度 锐度越高画面的轮廓越清晰,给人的感觉就是看得越清楚,也就显得通透。 我们来看这张照片: 看一下它的直方图: 可以看到直方图的最左边几乎是没有像素的,这就导致画面不存在纯黑的部分,整体上感觉像蒙上了一层空气。 所以导致画面不通透的原因是: 1、画面暗部缺少像素。 2、人物的面部有些脏。 3、画面整体缺乏色彩变化。 4、画面整体缺乏饱和度的变化。 因此我们的改进方向是: 1、通过提高对比度或者使用曲线工具让画面的暗部显现出来。 2、提高人物面部的亮度。 3、为画面增加色彩的变化。 4、让画面的饱和度存在一个渐变过程。 每一步的作用是: 1、让画面的曝光分布更加均匀。 2、当一个人的面部看上去比较脏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空气的脏,我们要消除这种心理上的感觉。 3、我们让画面的左边增加暖色,可以交代环境中的光线方向,从而让画面光线更加统一,不杂乱。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