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公民指纹泄漏、亚马逊人脸跟踪系统上线,2018隐私保护告急
不难想象,当无人机、卫星和街边摄像头组成的天眼系统,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后,电影《黑镜》中描绘的政府可以实时监控任何人的情境也不远了。 五、拒绝“隐私换便利” 虽然我们确实会进入一个越来越“没有隐私”的时代,也有可能“从没有人会去阅读冗长的用户协议”,但“隐私换便利”的论断无疑是伪命题。隐私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无论是对企业、个人还是政府,都应该重视它。 1. 政府隐私法规的健全 对于隐私数据被贪婪不加节制的获取,政府已经采取行动。6月1日新出台的《网络安全法》,首批打击目标就是黑客、数据交易公司,互联网公司“内鬼”。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的司法解释,“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即属情节严重,可入刑。 相信通过行政性的惩罚,可以警示企业去审视自己的行为,防止此类行为的再次出现。 2. 企业对数据的保护 一方面企业对用户隐私的态度应更加审慎,严格按照《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 另一方面,对于已有数据应该做好安全加密工作,从用户登陆到后台数据库层层防护,对异常情况及时监控,确保数据不被非法盗取。 对数据和商业贪婪的克制,可能更利于和用户培养信任感,实现长线的收获。 3. 个人对数据的态度 与信息安全最密切相关的还是个人,目前我们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最基本的在使用应用前阅读隐私条款,对各类从产品的安全性时刻保持警惕,有甚者可以学习下加密技术,不要因为科技的发展,丢掉了自己的自由。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