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脖子被卡死了?
再者,跨界标准严重缺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工业控制系统从传统的独立和封闭变得愈发智能、透明、开放和互联。然而没有大量统一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很难实现系统兼容、数据共享、信息安全以及互联互通。 最后 ,互联网在与工业控制系统融合的情况下还存在安全问题: 一是深度网络化和多层面互联互通增加攻击路径。 二是传统IT产品的引入带来更多安全漏洞。 三是新兴信息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防护体系尚不成熟。 工业网络 提供满足工业应用场景需求的工业网络接入服务,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畅通内外信息流通渠道必要保障。 固定光纤网络无法解决工业设备移动化应用场景需求,传统室内WiFi无法满足海量设备接入、大场景移动漫游、多路数据高速率并发传输等需求,工业WiFi设备存在大场景部署无法弹性伸缩等问题。 需要根据工业应用场景特殊需求,5G凭借其低延时、高速率、广连接的特性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按照5G网络服务能力,可为工业应用场景量身定制能解决网络接入痛点、技术切实可行、性价比高的5G专用网络部署方案。 但是由于5G和工业互联网一样都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及运营成本极高,并且5G商用刚刚买入商用阶段,技术产业生态仍未形成;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知识难度、生产环节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大多针对工业制造的某一环节,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工业安全 工业互联网本身的安全包括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以及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包括数据的安全保护、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以及万物互联的信任体系问题。 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遭受病毒等网络攻击,产生的危害更为巨大。 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风险来自多个不同层次,需要保障来自不同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厂商的硬软件安全,确保不出现漏洞和后门;需要保障网络接入安全,确保接入安全可信网络;需要保障数据使用安全,严格按照工业数据分级分类要求管理和使用数据。 目前面对工业设备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由于技术、制度等原因尚未全面建立起来。 走出四大“卡脖子”困局 工业软件方面,实施大政策、大平台、大工程、大项目“四大”战略,加快形成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发展体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立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设立科技专项,研发自主操作系统。另外,采用税收减免、信贷支持、上市融资等方式,加强对自主创新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工业控制系统方面,保障工控系统安全将会成为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为此,首先需要国家提升对国外工业系统的引进标准,制定更为严苛的核验制度。对企业而言,需重点开展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针对缺少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仿真验证手段、高端工业控制系统主要由外国厂商提供的现状,着力实现工业控制系统“可发现、可防范、可替代”的目标,提升我国工控安全核心竞争力。 工业网络方面:加快发展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网络接入服务。推进5G在工业应用场景的应用,根据工业应用场景特殊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部署和组网模式,量身定做满足接入需求、性价比高的专用网络接入服务,提高大移动场景下网络接入服务能力。 持续优化工业WiFi,推进工业WiFi在工业应用场景的应用,提升移动部署和弹性伸缩服务能力,满足中小工业企业应用场景接入需求。 工业安全方面:统筹发展与安全二者的关系,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工业互联网企业分类分级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健全企业网络责任制度,设置网络安全机构及安全管理责任人,采取相应技术防护措施。同时,根据情况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实现与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的对接。 “卡脖子”卡的是自己,想要不被卡脖子,也只能我们自己来解决。 本文经雷锋网授权转载。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