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BA,模糊的T
这和阿里与腾讯的一贯的“伸手风格”有关:阿里重,控制多;腾讯轻,介入少。但这也反应出腾讯虽然投资出手多,但相对于阿里与上下游间的紧密合作、共生共赢,腾讯与“腾讯系”的很多公司尚未形成紧密的业务协同。到今年6月,永辉市值相比腾讯入股后的高峰已缩水四分之一,而高鑫零售的股价则震荡上升。 在3Q大战和微信生态逐渐显现后,世人说腾讯变“开放”了,其实某种意义上它一直没变,因为不管是在“狗日的腾讯”事件之前的“流氓”形象,还是此后的“开放”形象,腾讯自给自足挣钱的基本面没变。 腾讯的开放与其说是开放,不如说是自给自足惯了,但又不甘心失去新机会的入场券,于是对所有“鞭长莫及”的领域实行“委任统治”,这在腾讯此前涉足较少的传统行业、B端市场上表现得更明显。 产品基因的另一个结果是,腾讯内部架构上的“赛马机制”。 因为互联网产品不是可乐、红酒,好味的标准一直在变,押中新口味几乎是一种玄学。为了避免错失机会,腾讯的应对措施是赛马——在关键性的产品机会出现之际,让多个内部团队同时竞争,用人数穷尽创新性,保证机会稳落腾讯口袋。 这样的策略曾取得多次成功。微信从腾讯内部三个团队中杀出,一举带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王者荣耀》开发时,腾讯内部同时孵化着《全民超神》等3个MOBA(多人在线战斗竞技游戏)游戏。最后,杀出重围的微信和《王者荣耀》,成为腾讯内部唯二获得“创始人奖”的产品。 但“赛马制”这个“两方模式”下的长处,在“科技赋能”时代却有诸多弊端。 每一次赛马,其实都是对公司团结的一次破坏。因此,又有人嘲讽赛马制是“公司内部养蛊”。 比如2012年,时任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裁的刘成敏,曾致电腾讯内部多个开发IM(即时通讯)产品的团队,希望他们在跟电信运营商进行协调后再发布新版本。在深圳腾讯移动无线部门的两个团队都停止了更新,只有身处广州的张小龙团队没有停止开发,这成了微信胜出的关键。但副作用是微信和移动无线部门始终关系紧张。 所以,“赛马制”会导致公司治理变得相对分散甚至隔离,不利于部门合作、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不管是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AI、云还是大数据业务,相比互联网产品都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和商业化的耐心。 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腾讯在做AI、云等新技术时,对外的态度不如阿里和百度鲜明。 对内,习惯赛马的腾讯一贯都是等内部一个业务线做大了才变成事业部、群组级别的建制。而反观阿里和百度,在做新技术的商业突破时,都是先梳理好组织架构:阿里成立子公司阿里云;陆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并部门,把原来的DuerOS团队升级为“DuerOS事业部”,将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L4)、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L3)、百度车联网业务(Car Life etc)合组成“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聚焦Apllo平台,两个部门都受其直管。 对外,腾讯唯一能拍板做大事的创始人马化腾,则又行为低调。对于未来腾讯的走向, 他肯定有看法,但他显然没有把自己的判断,彻底、反复地贯彻给集团外的合作伙伴。 最后,腾讯在过去的时代活得太舒服了。 以去年底的吃鸡热潮为例,腾讯和网易同时上了四五个团队开发吃鸡手游,明明网易的《荒野求生》出得更早,产品体验也不错,但腾讯的《绝地求生》,却靠“邀请好友开黑”这一功能轻松KO了先来者《荒野求生》,成了最后的“吃鸡者”。 在《王者荣耀》的巅峰期,马化腾吃个早饭的时间,玩家们换皮肤带来的收入就是千万级的。腾讯垄断了社交,在游戏上又有极强的变现能力,为什么非要做苦活累活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根植于产品基因的两方模式,使腾讯没有生态上的积累;赛马制导致公司方向感相对分散,转型做赋能者的能力不足;而过往的成功,又让腾讯还有很多钱可以赚,有社交战场要捍卫(比如和今日头条的争端),转型做赋能者的意愿不迫切。 从微信到王者荣耀到吃鸡,流量入口加变现利器的组合使腾讯成为移动时代的宠儿,当这个时代的红利减少时,它自然比别家落得更多,至少短期内是如此。 腾讯演化的可能路径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腾讯根本没必要变。重仓腾讯的雪球创始人、基金管理者方三文说:千万不要反思腾讯的战略,因为任何一个公司都有规模和生命周期的极限;如果一家公司想活得久,活得好,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能力的有限性,并尽量把资源放在维持核心能力上,而不是被市场的变化牵着走,那才是企业的灭顶之灾。 的确,为腾讯辩护的人可以找出很多理由:腾讯在游戏方面的地位依然稳固;腾讯在金融和广告方面的变现力度并不大,未来有很大开发空间;微信的小程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会成为腾讯的另一个突破口。 这些理由都很好很充分,没有人能否认腾讯依然是一家超级赚钱的企业,哪怕不去做科技赋能,仅靠现在的业务,腾讯就将会继续赚钱十年以上。 但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讨论腾讯在新“科技赋能”时代的模糊,并认为这是腾讯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因为所有理由都抵不过一个简单的逻辑:被赋能者,永远不会超过赋能者。 2017年年中,腾讯曾和目前市值已突破10000亿美元的苹果公司发生冲突:苹果认为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违反了iOS的规定,坚持要求腾讯撤销这一功能,几番争执之后,腾讯只好退步。事后,马化腾还率领高管团队拜访苹果总部,试图冰释前嫌。一段时间后,iOS端的打赏功能才回来。 这一标志性的事件,连同影响力更大的中兴芯片事件一起,再清楚地不过地说明了,到底是谁在支配谁。中国的科技产业,确实还处于世界科技产业的下游。 而阿里和百度的故事之所以令人兴奋,就在于他们展现出了成为全球科技产业重要创新者、用新科技为B端赋能的决心,并取得了初步效果。这使得部分投资者相信,这两家公司有机会突破千亿级市值,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