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乎Live新政策以及两个知识付费类产品的解读
二是,社群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否失控。比如说,某个分会的组长到了一定阶段,如果想自己单干,又或者是在社群规则的制定管理上与Scalers本人出现意见不和如何处理?逻辑上讲,这种事早晚会出现,也往往会是一个社群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到的一个极大的威胁,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社群的分裂。 案例3:新生大学的全栈营 类型:在线付费课程 已运作时间:半年 数据表现:收费1.3-1. 6 万元/人,具体人数保密 我的关注点:在线课程产品设计和教学运营方面的一些亮点 第三个案例,来自于也许有人听说过的新生大学全栈营,是由李笑来老师创办的“新生大学”与 2012 年Facebook World Hackthon世界奖获得者Xdite共同发起的一个线上训练营。其“ 2 个月快速入门,一年内可以培养出全栈工程师”的说法也曾一度在业内引发过热议。 同理,我个人不懂编程,也没有参加过这个课程,在此我也不会去评判其学习效果是否出色、课程内容结构是否科学,乃至“全栈工程师能不能在一年内被培养”等话题。下面的内容,我会仅从“内容产品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运营”两个组成部分来分享一些我所了解到的这个学习产品中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做法。 在我的理解中,假设一个较长周期的课程或学习产品的教学逻辑和知识结构是合理的,那就意味着用户只要完整跟随课程完成下来,就一定能得到对应的学习价值。所以假设教研已经被解决,接下来你需要解决的核心就是用户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完成率的问题。 通常在学习产品的设计中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导向出口可能有如下三种—— 1.压力机制; 2.奖励机制; 3.社交关系及其他因素润滑; 4.学习效果的保障(可能同时需要教学内容、实践任务和教学服务同时支撑)。 而针对以上 4 方面,据我了解,“全栈营”的产品设计和教学运营过程中都有一些有趣的做法。我具体介绍如下: 1.课程学习通过自主搭建的学习系统来进行,系统本身对于学习的进行还是有许多支撑的。(下面会提到)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