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导航设计,看这一篇就够了
标签式导航对应iOS中的标签栏,是现在最常见的主导航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扁平化整个应用的导航结构,所有主类别视图都可以在顶层视图进行切换,用户可以直接从一个类别的视图切换到另一个类别的视图,利于用户在视图之间的频繁切换,而不需要像层级导航那样回到主页面重新进入,直观清晰、易于用户理解 注:iOS版网易云音乐和Instagram都用标签栏做主导航 标签栏标签最好不多于5个,当多余四个时,将剩下的功能全部置于“更多/我的/个人”中 注:网易严选 & 知乎 标签导航的变形:标签栏中加入功能按钮,一般是一个应用中最核心功能的功能入口或功能入口集(点聚式),多为发布类按钮,例如:Instagram、LOFTER、微博、QQ空间等可以快速发布内容 注:nice(快速发布功能入口) & 新浪微博 (子功能集入口) 2、固定选项卡 固定选项卡是安卓系统提供的三种顶级导航方式之一,与iOS系统中的标签栏相似,同样的它能够扁平化整个信息结构,并且支持左右滑动切换到不同的视图。随着移动端交互设计的发展,Android与iOS两大阵营的相互借鉴、完善,交互设计规范越趋于相似,你会看到大量安卓应用也采用标签栏作为主导航,iOS应用中采用顶部选项卡式导航作为次级导航 注:Android版网易云音乐以及iOS版QQ音乐都用固定选项式导航做主导航 以下场景中可以使用固定选项卡:需要经常切换视图/内容视图有限(3-4个)/让用户清楚地知道可供选择的视图 注:荔枝FM & 小咖秀 固定选项卡一般放置在屏幕的顶部(导航栏或导航栏下方),展示同一模块下不同类别的信息或者筛选不同模块的信息 注:LOFTER & 小红书 3、滚动选项卡 滚动选项卡与固定选项卡同属选项卡式,一般滚动选项卡要比固定选项卡要窄, 一个模块中可以显示多个(超过5个)类别的视图,并且还可以进行扩展以及自定义展示(多用在频道/模块定制中),同样可以左右滑动切换不同类别的视图 注:QQ空间 & 腾讯新闻 滚动选项卡能通过水平滑动,定位到更多的选项卡视图中。如果应用的内容有很多视图,或者灵活的插入而不能确定有多少视图将会被展示,就是用滚动选项卡吧 注:虎牙直播 & 凤凰新闻 扁平导航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能够快速的访问到所有主要模块视图;标注清晰的菜单,告知用户主要功能和当前所在的功能模块;有利用用户进行视图之间的频繁切换 缺点:标签栏导航只能显示5个标签;标签栏以及选项卡栏会占用一定的屏幕空间;选项卡过多,会导致切换不同类别视图较繁琐(选项卡过多,最好右侧提供全部分类的导航) 三、内容或体验驱动导航(其他类型)1、抽屉式导航 抽屉式导航也叫侧边栏(抽屉)式导航,抽屉式导航一般应用在以下的场景中: (1)核心功能流程单一,主界面就能满足用户核心场景下的需求,不需要频繁在几个功能模块之间进行切换,将其他的功能模块(通常是分类、设置、个人中心等)做一个收纳,利用抽屉导航隐藏起来,例如:探探、唯品会、滴滴出行等; 注:滴滴出行 & 探探 (2)节省屏幕空间,突出主要功能模块,将相对不常用的功能模块整合起来放到侧边抽屉,例如:QQ、懂球帝、有货等 注:懂球帝 & 有货 (都采用嵌入式) 抽屉式导航的三种风格:浮层、嵌入式(向右推动原有界面)、新兴的模式(向右滑动的3D效果) 注:天天快报(浮层式) & 知乎日报(嵌入式) & 酷狗音乐 (新兴模式) 缺点:功能模块之间的切换比较繁琐,新用户的学习成本较高2、卡片式导航 卡片式导航原型类似生活中扑克牌,模仿切牌、换牌、翻牌等动作模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导航模式,在市面上应用这种导航的应用不算太多,探探中采用卡片式设计为导航和内容交互的主要模式,像卡片一样堆叠展示推荐用户,左滑表示无感,右滑表示喜欢或点赞;AcFun中采用卡片式设计展示推荐的番剧,任何方向的滑动都为切换不同的番剧 注:探探 & AcFun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