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流量,但你做得起创新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我一直以来都很好奇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总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并作出创新,而另外一些人却总是循规蹈矩,不得不陷入“买流量”、“刷订单”、“增加广告”等重复性工作? 这篇文章就讲讲,如何进行“价值创造”型创新,并分享4种方法。 如今,大多数公司正在抱怨的问题:为什么营销变难了?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越来越难以吸引用户注意力”、“流量越来越贵”、“代言人也没过去那么管用了”?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在做“价值攫取”型工作,而不是“价值创造型”工作。 “价值攫取”型工作是指想办法不断争取存量资源,而“价值创造型”工作则是更改资源的利用方式,创造新价值。 就拿举办一个营销论坛来说,所谓的“价值攫取”型工作,就是不断想办法邀请大咖、租到更高势能的场地、找来更大牌的媒体、布置更恢弘的灯光等,这些大部分都不需要什么真正的“想法”,只是在跟其他的同类论坛争取本身就已经稀缺的存量资源(比如大咖的时间)而已。 而“价值创造”型工作,则是需要重组资源的利用方式,比如为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需求,设计一个感召人参加的使命,重新思考别人来参加论坛的原因等。 之所以营销变难,就是因为随着资源流动加快(大家越来越能平等获得各种资源),导致价值攫取型工作变得没那么重要,反而让价值创造型工作变得更加关键。而后者则做起来更加困难——不得不绞尽脑汁想点与众不同的新想法。 那到底如何进行价值创造呢? 在营销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建议——看看市场上有多少消费者,看看竞争对手的行动,所搜集一些相关案例,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看看自己的思考行动”。 是的,要解决“价值创造”的问题,你更应该的不是看向外部(比如搜集信息和知识),而应该看向内部,好好去研究下你自己到底是如何思考的。 当你内部去“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就会发现,之所以大部分时候你陷入了循规蹈矩的“价值攫取型”工作,而不是抬头去“价值创造”,并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你知识缺乏,而是因为你的思维被大脑的天生陷阱给限制住了。 下面就是一些限制我们价值创造的常见思维陷阱,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1. 固定类别思维——融合类别 餐厅分为两种:快餐和正餐。过去快餐都想办法做得更加便捷,而正餐餐厅都想办法做得更加正式。 但这种“固定分类”其实可以打破,所以过去十几年的餐饮界出现了两个重要趋势:快餐正餐化和正餐快餐化。
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一种价值创造的方式——打破固定分类。 它并不是通过获取更多资源(价值攫取),而是重构原有资源的利用方式——本来被我们一直理解成固定的归类,通过互相融合可以产生新价值。 再比如我去年提出的“媒体产品化、产品媒体化”的概念,也是利用了“融合类别”的思想。 大部分企业把自己的对外行为分成了“产品”和“营销”,产品负责为顾客创造价值,而营销则负责传递价值(也就是媒体价值)。 但其实这两个分类也应该融合。
大部分人会认为固定的分类是不能被改变的,好像我们从小接受过的分类,就是理应是这样——例如餐厅就是快餐和正餐,人就是男人和女人,场所分为家和办公室…… 但其实任何的分类都是人大脑中想出来的,而不是固定的。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