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人必看:4万字深度分析,二手实物电商的产品之道
其中还谈到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即使真的有那些“贫困到需要别人捐赠免费物品的用户”,他们怎么有能力了解到二手电商平台并熟悉进行相关操作呢?笔者深以为然,有需求,有用户,也有产品,但能否将三者串联在一起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换个角度看,设计前有没有想清楚这个功能到底做给哪些用户使用。 总结来说,赠送这种模式相对于前两种模式来说,比较新颖,也符合线下用户的行为习惯,满足了一些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但体验来看,似乎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无法成为一个真正主流的功能,例如:怎么持续捐激发捐赠方的参与感;怎么通过“赠送”这种方式衍生出更平台运作有利的玩法(如:强化社交(群)的概念);拓展跨界合作的空间,与社会福利机构合作展开公益义捐活动,与明星达人合作义捐周边等领域进行合作,丰富赠送玩法的体验场景等等。把体验完善后,“赠送”这种方式也许会成为一种满足细分用户需求的二手物品处理方式。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二手物品处理方式,多见于同城、同学校内的线下活动。通常是对于那些转卖收益不高的商品,通过物物交换可以达到处理闲置物品的同时又能收获到不同物品的体验,常见一些数码3C类商品。在闲鱼、转转上的一些二手商品feed,常看到有买家留言“用XX换或XX加价换”,说明还是有一定用户基础的。但是鲜有发现二手电商平台支持发布以物换物的功能,目前只发现闲鱼上发布的商品可以通过自定义描述来表达物物交换。 当然,物物交换不可能完全达到双方收支平衡,所以需要双方对二手物品有统一的价值标准,“什么才值得换,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真要较真值不值,那可能一件都换不出去”。 除此之外,以物换物这种涉及到双方物品交接的流程,也一般二手物品处理方式要复杂。易物的双方都需要进行验货的步骤,意味着出现“货不对板或者货不满意”的概率大大增加,“拿假冒伪劣的二手货冒充正品二手欺骗卖家的极端情况不是没有可能发生”,这时候需要二手平台对这种特殊流程提供更多保障措施,例如要求买方(申请交换的一方)在寄出商品前同样需要上传商品图片信息进行留证。 不过,分析需求可以推导出,这种易物的二手商品方式应该更多发生在线下“面交”,毕竟当面验货是最高效的处理方式,一切问题都能当场解决。
早在二手电商平台兴起之前,拍卖已经成为电商平台的一种购物方式。不单止传统的珠宝文玩可以拍卖,甚至将拍卖这种玩法应用到闲置商品的售卖上。目前具备以拍卖方式转卖闲置物品的平台只有闲鱼,而且该功能还在内测。实质上,闲鱼上早已上线了拍卖栏目,不过都是专业机构负责提供商品源。 说白了,目前这里其实就是接入的阿里拍卖的数据。但是假以时日,闲鱼的拍卖功能正式上线,相信又会是一种有趣的购物体验,拍卖这种模式天然就具有强烈互动属性,竞拍出价与被出价超越的反复博弈过程容易挑起用户的情感。 在升价拍卖方式中,对于卖家而言,只需设置起拍价后,几乎不用再操心后续的竞价环节。对于买家而言,能了解到其它买家对该商品的心理预期价位,量力出价,最重要的是用竞价的方式替换买卖双方的反复磋商与对比,提高效率。 还有另一种特殊的拍卖方式,降价拍卖(荷兰式拍卖),卖家设定起拍价与降价幅度后,拍品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降低拍卖价格,直到被买家拍下或超出底价。这种方式目前还较少体验到,但是其拍卖过程的博弈激烈程度丝毫不差于升价拍。 通过拍卖来处理二手商品的模式也不是一点缺点都没有,拍卖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高参与门槛的活动,需要支付保证金、违约金等。如果真的将拍卖作为一种简单有趣的二手物品处理方式,应当简化流程步骤,降低参与门槛,非必要的环节尽量缩,玩法模式尽可能轻便,符合二手交易轻松好玩的体验氛围。同时,做好异常情况监控:哄抬价格、竞拍成功后不付款等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始终以“高效安全处理二手商品”作为产品功能的依归。
以上谈到的几种二手物品处理方式大多是从“卖家”角度出发来设计产品功能,虽然在实际的二手买卖中,往往可能是“供大于求”,但实际上 “买家有需求”来反向寻找合适卖家这种情况也是有一定存在基础的。早在垂直论坛的二手交易板块中,就出现“求XX款”的贴文,对于某些绝版、限量商品,往往供不应求,没买到一手货的用户只能入手别人的二手货(例如:钢铁侠纪念版S6 edge因为数量稀少,大部分粉丝都没办法买到一手货,只能寄望于二手市场可以流出);除此之外,还有某些特定的场景,买家只需要某些满足使用功能不需要是否一手全新的物品,也有可能选择入手别人的闲置。 (编辑:淮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